首页

[切换至繁体版]

返回

关灯 护眼:开 字号:中

第760章 凶险奏对

    第760章凶险奏对
    严格意义上说,章惊不算好人,从古至今,好人是当不了宰相的。
    章惊拜相后,对旧党官员的打压手段无比狠厉,短短几年里,朝堂从元佑年间的旧党当道,变成了如今绍圣年间的新党当道,可见章清洗掉了多少旧党官员。
    这种效率,这种手段,心慈手软的人是做不到的。
    章惊却做得毫无压力,他与旧党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,只恨不得把所有的旧党官员赶尽杀绝。
    凡事都有因果报应,朝堂上的事也是如此。
    那些旧党们在元佑年间打压排挤贬滴章,终究给他们自己种下了恶果。
    章惊拜相后的报复,是前所未有的强烈,他甚至提出掘开已故旧党领袖司马光的坟墓,把他的尸体拖出来暴晒鞭尸。
    幸好赵煦不是昏君,觉得章此举实在太丧心病狂,给他否了。
    掘坟鞭户的事儿虽然没干成,但朝臣却都听说了,旧党官员们义愤填膺,悲恸豪陶,
    然而新党当道,旧党人人自危,终究拿章惊无可奈何。
    由此可见,章惊当宰相后,得罪的人简直如恒河之沙,不可量计。
    最近几日汴京流传的谣言,章惊根本找不到嫌疑人,因为他的仇人实在太多了,任何旧党官员都有可能藉此事陷害他,把他扳倒。
    这个亏吃得有点屈,章惊坐在政事堂内,面前摆着堆积如山的奏疏,可他的心思已不在奏疏上,而是苦苦思索,到底是谁如此害他。
    宰相莫名掺和皇位继承人的事,而且还是在当今天子仍活着的情况下,这简直是自寻死路,嫌命长了。
    章惊越想越不安,当汴京市井民间谣言满天飞之时,距离宫里听到消息就不远了。
    官家必然已经知道了谣言的内容,如果自己还保持所谓「清者自清」的态度,觉得谣言止于智者,自己什麽都不必做,未免太天真了。
    章惊觉得自己必须自救,否则他很可能死在官家前面。
    早已无心处置朝政的章当即便起身,扔下了奏疏和笔,整了整衣冠朝福宁殿走去。
    福宁殿内,赵煦一脸平静,看着跪在面前悲愤自辩的章,赵煦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,眼神却不停在章身上扫视。
    赵煦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,时日无多之下,外面的人议论皇位继承人,其实他早就知道,而且知道的绝对比章多。
    这般时候,赵煦对这件事已经心态平和地接受了,只要你们议论的时候声音小一点,
    朕就当没听见。
    必须这是大事,不能因为话题犯忌,就逼着朝臣们避而不谈,这不现实。
    可章与太后因为皇位继承人的产生矛盾,传言还说章惊当着太后的面掀了桌子,事情闹得满城风雨,这就让赵煦无法接受了。
    你们这是不拿病危的皇帝当干部啊。
    现在章惊跪在面前,悲愤自辩他从未乾过,赵煦的态度却不置可否。
    他已是成熟的帝王,任何事情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,而不会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左右。
    章惊乾没干过,皇城司一查便知,所以现在赵煦并不会做出任何处置。
    半躺在床榻上,赵煦露出一丝笑容,令郑春和将章惊扶起来,并给他赐座。
    章在赵煦面前难得地表现出一脸惶恐,见赵煦态度依旧和煦,似乎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,章惊这才稍稍放了心。
    赵煦躺在床榻上,眼神呆滞地盯着福宁殿描金的房梁,良久,赵煦悠悠地道:「朕时日无多,你们议论皇位继承人也是情理之中。」
    「大宋社稷总不能因为朕的驾崩而停转,对吧?」
    章惊浑身一激灵,后背顿时渗了一层冷汗,惶恐地道:「臣请官家万莫出此不吉之言,官家自有天佑,定能长命百岁。」
    「这般时候,子厚先生说这些未免太虚伪了,你我何必自欺欺人?难道说几句吉利话,朕就能病愈长寿?呵!」赵煦自嘲地一笑。
    章惊垂头不做声了。
    沉默半响,赵煦突然道:「坊间谣言说,子厚先生坚决反对端王继朕之位,是真的吗?」
    章惊脸色瞬间苍白,他现在越来越发现,这位年轻的帝王已深谱驭臣之道,而且变得心思深沉,喜怒不可揣度。
    于是章惊打起十二万分精神,斟酌半响才缓缓道:「谣言是假的,臣从未当众反对端王即位,臣这把年纪,早已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,岂会如此不知死活当众议论皇储人选?」
    赵煦轻笑一声,道:「如此说来,子厚先生其实是不反对端王即位的?」
    章惊再次语滞。
    犹豫半响,章还是决定说实话。
    「臣未曾公开表态反对端王,但臣内心里,确实不赞同端王即位的。」
    赵煦哦了一声,淡淡地道:「如此说来,坊间的传言未必是空穴来风———」
    章怀大惊,赶紧起身面朝赵煦扑通跪下,急声道:「臣绝未当众妄议过皇储人选,请官家明鉴!」
    赵煦依旧不置可否地笑了笑。
    他的脸上带着笑,可看在章的眼里,却是无比恐怖凶险,偌大的福宁殿内,章只觉得一股冷风拂面而过,刺进了他的骨髓里。
    什麽时候开始,这位年轻的帝王竟变得如此深沉阴鹭,令人生畏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个样子的官家,才是合格的大宋皇帝,才有统御百官万民的能力。
    可惜,终究时日无多了。
    殿内难以言明的压抑气氛,令人喘不过气来。
    良久,赵煦又笑了笑,突然道:「子厚先生为何反对端王即位?你与端王曾结过仇怨?」
    章惊急忙摇头:「臣与端王来往甚少,素来不过是表面应酬,但臣多少听说过端王的一些传闻,臣以为,皇储人选当立贤,而不应立长,大宋得来如今的局面不易,臣只是担心大宋社稷退回到当年」
    赵煦嗯了一声,道:「所以子厚先生认为端王不够出众,或者说,他本性昏职平庸,
    不可为君?」
    章惊头皮发麻,今日赵煦所问者,个个都是送命题。
    自从拜相以来,章惊风光无限,直到今日他才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凶险感觉,仿佛一句话说得不对,自己便是方劫不复的下场。
    章惊说话愈发小心,思考了很久才谨慎地道:「臣无意参与皇储之论,所思者,皆是为大宋社稷的一片公心,毫无私念。」
    「端王品行如何,臣不便妄议,但臣敢在官家面前坦言,端王终究年少,相比官家的睿智与胸怀,端王相差甚远———
    「大宋未来不久将会对辽国发起北伐之战,如若大宋的新君远不如今日的官家,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任命,臣恐北伐功亏一簧,社稷再度蒙尘,退回到当年屈辱的时期。」
    一番话既拍了赵煦的马屁,又委婉地提醒赵煦,端王确实不够格。
    赵煦又笑了笑,章惊这番马屁拍过后,赵煦的脸上仍然看不出喜怒,章心里悄悄打鼓,也不知马屁拍对了没有。
    半响后,赵煦又问道:「那么子厚先生觉得,朕的几个兄弟里,何人可继朕之位?」
    章惊神情陡然一紧,这特麽又是一道送命题。
    心念电转间,章惊立马得出了正确答案。
    他可以反对端王即位,是因为他确实觉得端王不够格,但这个问题他是绝对不能明确回答的,不然就大祸临头了。
    你一边反对端王,一边提名别的人选,事实摆在眼前,你特麽是不是早已站到别人那个阵营里去了?
    别的朝臣站队犹可恕,但你是当朝宰相,是帝王之下的第一人,手握偌大的权柄,你这样的人胆敢轻易站队,今日就必须弄死你。
    想清楚了此刻的凶险,章惊额头不由又渗出了冷汗,脸色愈见苍白了几分。
    今日的他,简直是在鬼门关前反覆横跳,一个不慎便身死道消。
    于是章斩钉截铁地道:「臣只是觉得端王不合适,至于别的亲王殿下,臣从未仔细观察考虑过,毕竟这是天家内事,臣是外人,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掺和,臣请官家明鉴。」
    赵煦闻言露出了不知是嘲讽还是放心的微笑,他的眼脸查拉下来,似乎精力已不济了。
    「此事,朕已知道了,子厚先生回政事堂忙去吧,朕的身体有恙,最近的朝政就烦劳子厚先生多辛苦辛苦了。」
    章不敢多言,行礼之后缓缓退出福宁殿。
    走出殿外,冷风一吹,章不由打了个冷战,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一片冰凉,刚才在殿内吓出了一身冷汗,风一吹又干了。
    赵煦的态度很模糊,没说追究他还是放过他,这就更令章惊纠结了,直到回到政事堂,章惊的心情仍是七上八下,志芯不安。
    福宁殿内,赵煦阖目养神许久,突然睁开了眼,道:「郑春和。」
    郑春和急忙上前躬立。
    赵煦淡淡地道:「去跟子安说,查一查章怀议论皇储人选的事,坊间的传言究竟是真是假,让子安带着皇城司查清楚,另外,朝中还有何人参与,何人议论,何人站到哪个兄弟的一边,都查清楚。」
    赵煦顿了顿,脸上露出复杂之色,接着道:「还有,太后对皇储人选的态度,也查清楚。」
    郑春和恭敬领旨退下。
    赵煦躺在床榻上,长叹了口气。
    每临大事,他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赵孝骞。
    这是他对赵孝骞多年来的信任,任何事情交给他,他一定能办得妥妥当当。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个原因,赵孝骞已无兵权,并且没有资格参与皇储之争,又是宗亲的身份,办事能力极强,种种这些加起来,才是赵煦决定信任赵孝骞的原因。

一秒记住【882小说网】
882xiaoshuo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